发布时间:2023-01-16 作者:孙文东 阅读量:12795 |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是事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并为之团结奋斗的关键内容。挖掘太湖人文精神,塑造太湖城市形象,既是落实党中央“两个结合”指引的实际举措,又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奋斗十四五、实现文旅富民战略目标的应有之义。
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认识太湖、树立作为太湖人的自豪感
要让太湖县情在太湖实现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太湖县集红色文化、状元文化、禅宗文化、秀美自然风光于一体。历代科举考试,曾中状元3人,文武进士82人。历代名人辈出。近现代就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诗人和书法家赵朴初以及马大浦、叶春善、孔凡礼、石楠、马兰等等。我县文风昌盛,官方及民间对教育都十分重视,每年高考中,从我县考入清华北大学生数、本科达线率一直在省市名列前茅。解放战争中的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高干会议旧址就坐落在我县刘畈乡。太湖县是中国佛教禅宗文化的发祥地,西晋时期西域高僧佛图澄来此建寺造塔;史书记载的狮子山二祖面壁参禅的大葫芦石洞,至今仍保存完好。西风禅寺及摩岩石刻、佛图寺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
拥有花亭湖和五千年文博园两个“4A”级景区。花亭湖风景名胜区拥有五张国家级名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五千年文博园处于沪渝高速太湖县高速路口西侧,浓缩展示上下五千年文化,其中的文博“三宝”(根雕、奇石、烙铁画)声名远播。景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太湖地方民俗文化丰富,如太湖曲子戏、罗汉除柳、花梆舞等,均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展形势喜人。交通四通八达,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建成一定规模的功能膜特色产业集群,文化旅游方兴未艾。
二、凝炼太湖人文精神,打造城市明片
结合太湖的历史积淀、文化传承及发展现状,提炼太湖人文精神,并使之成为凝聚太湖人民为实现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奋斗的响亮口号。可以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委党校、统战部、教育局、文旅体局、融媒体中心等有关部门单位共同参与,专题研究提炼。可以面向全县人民群众甚至更大范围进行有奖征集。这种人文精神的表述,既要求应该高度概括、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易记易背,又要求风格独特、突出太湖特色、一听就是指太湖,又要透显骨气底气豪气,具有影响人、凝聚人的特质。
与此同时,广泛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道路宣传栏、公交、火车站、高铁站等高关注度及高人流量场所,投放太湖县人文纪录片、短视频、县城特色景点、特色产品简介及人文精神宣传口号等,密集高频宣传太湖,不断擦亮太湖城市名片。
三、多措并举打基础,塑造太湖城市形象
我们要在人文精神的感召下,进军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切实做好如下工作。一是突出规划引领、政策指引。建立健全太湖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精准制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二是积极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特色文化街区、文化广场、文化公园、文化场馆等文化场所,塑造文化产品著名品牌,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发展乡村文化事业。紧密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各乡镇的特色产业、文化等优势,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高质量建设特色小城镇,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和魅力名镇,切实增强城镇集聚辐射能力。四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带动作用,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等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五是深化公共文化交流互动,提升乡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水平,打造“书香太湖”。深入推进文化民生工程,广泛开展系列文体活动,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六是注重文化市场的培育,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构建安全、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