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史资料
挺进大别山与创建皖西根据地的第三纵队
   发布时间:2023-05-04    作者:陈锡联    阅读量:5844

解放战争第一年的伟大胜利,使全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年来,解放区军民,在党中央的正确战略方针指引下,歼灭了敌人97个半旅,连同地方部队共112万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并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奠定了我军战略进攻的基础。党中央、毛主席确定的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立即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将中国革命推向新的高潮,以争取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并且制定了两翼牵制、中央突破、三军配合的战略计划。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7月以前,在鲁西南强渡黄河,跃进大别山;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在晋南突破黄河,挺进豫鄂陕;以话东野战军主力,在敌人重点进攻后,推进豫皖苏。三军在中原布成“品”字阵势,互为犄角,密切协同,歼灭敌人,发动群众,建立中原根据地。

根据上述任务,我纵队在刘伯承、邓小平首长直接领导下,在豫北作战之后,于安阳以西地区休整1个多月,学习了野司颁发的“敌前渡河的战术指示”,围绕大反攻进行了思想与组织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跃进千里

6月30日,我军发起了鲁西南战役。我纵作为总预备队于7月13日投入对羊山守敌发起的总攻。28日战斗胜利,我纵共毙、伤敌4000人,俘敌7000余人,缴获榴炮9门,汽车30余辆。鲁西南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历时28天,我野战军在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上,歼敌9个半旅、4个师部,共6万余人,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迫使敌先后从西北、山东和中原等地调动9个整编师22个半旅向鲁西南驰援。打乱了敌人的战略部署,为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通道。

鲁西南战役后,我野战军主力和华野外线兵团5个纵队,集结于巨野、郓城地区,形成强大的经态势,无论在战略上和战役上都处于主动地位。了刘、邓首长决心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让部队休整半个月,于8月15日南进大别山。

这时,调进鲁西南的国民党13个师30个旅,分五路正向巨野、郓城地区分进合击,企图迫使我军背水连续作战,还阴谋破坏黄河大堤,把我军和河南岸数百万人民淹没在鲁西南,加之当时连日阴雨,河水猛涨,南岸之老堤由于敌人破坏,未加修复,时刻有决堤的危险。新的情况以不利于我久停,刘、邓首长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决心提前于8月7日经巨野、定陶之间跳出敌人的合围圈南进,并要求我们勇往直前,不向后看,坚决勇敢地完成这一光荣艰巨的战略任务。中央军委、毛主席迅速批准了这一决心。当时,毛主席对我野战军主力南进大别山,曾估计了三个前途: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准备回来;一是付了代价站不稳叫,在周围坚持斗争;一是付了代价,站稳了脚。要我们从最困难方面着想,坚决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争取最好的前途。

为了保持我军行动的隐蔽突然,制造敌人错觉和出其不意,刘、邓首长确定野战军主力分三路南进,即以一纵并指挥中原独立旅为西路,沿曹县、宁陵、柘城、项城之线以西南进;我三纵为东路,沿成武、虞城、夏邑、界首之线以东南进;中原局野战军指挥部和二、六纵队为中路,沿单县、虞城、亳州、界首、临泉之线以西南进;千余名地方干部分随各纵队进行,以便于迅速开展地方工作。为配合和掩护我野战军主力南进,刘、邓首长还确定:北面以十一纵和冀鲁豫军区部队在黄河渡口佯动,造成我军北渡的假象,吸引敌人继续合围;东面以暂归我野战军的华野外线兵团5个纵队的少数兵力钳制敌人,主力积极寻机打击敌人,掩护我军主力南进;在西面一豫皖苏军区部队破击平汉路,断敌交通,中原独立旅参加破路后,绕道平汉路西侧南进,分散迷惑敌人。

8月7日,我纵队与兄弟纵队一起,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黄昏时部队出发,连续4个夜行军,跳出了敌重兵集团合围圈。先遣部队七旅二十一团于11日夜攻占陇海路上马牧集车站,歼守敌一部并对东西铁路进行破坏,炸毁了桥梁;纵队主力于12日胜利越过陇海路。同时野战军各纵队也跨过陇海路,向敌人辽阔空虚的战略纵深疾进。这一突然的战略行动,将敌人主力甩在陇海路北,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在鲁西南合击王军的计划。开始,敌人判断我军要北渡黄河,结果合围扑空;继而又误认为我是在大军压境情况下“北渡不成而南窜”。因此,仅令驻蚌埠的四十六师一部西进太和,结合地方团队在沙河布防,堵截我军;以主力罗广文兵团、张淦兵团等部共12个旅分路尾追我南进;并以4个旅在平汉路侧击,妄图把我军一举歼灭在黄泛区。可是我军已先敌2天,进入黄泛区,把敌人远远抛在后边。

8月14日,刘、邓首长指示:“决趁敌分散,对我企图尚未判明之前,乘隙以三日急行军向太和、阜阳、界首之线前进,强渡新黄河(即沙河)。”据此,纵队令先遣队七旅直趋沙河。纵队主力过涡河后,即进入黄泛区。全体指战员以惊人的毅力战胜重重困难,经过4 天艰苦行军顺利通过了黄泛区。8月17日,七旅十九团进至太和,并已占领太和城之敌先头部队展开激烈战斗,该团二营袭占沙河渡口旧县集,并在旧县集渡口搭好了浮桥。18日纵队主力通过沙河。19日,尾追我纵队之敌与我八旅后卫部队接触,遭我阻击,未敢冒进。

我军渡沙河后,蒋介石才大梦初醒,察觉到我军并非“南窜”,而是矛头直指大别山。于是急忙调动部队,沿平汉路南下堵击。我为抢占淮河渡口,8月21日,改九旅为先遣队,令其先行出发,抢占三河尖渡口,同时令纵队教导团和补充团抢占洪河口、祝皋集渡口,以保障主力通过。8越22日,敌抢占了三河尖下游的南照集渡口并向三河尖运动。我二十五团轻装疾进,于23日夜抢占了三河尖渡口。与此同时,教导团、补充团亦抢占了祝皋集渡口,架好了浮桥,保障纵队主力于8月25日全部顺利渡过淮河。

此时,传来陈赓、谢富治兵团于8月23日夜在平陆、济源间渡过黄河的胜利消息,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信心。为保障纵队主力顺利向南挺进,九旅二十六团渡淮后立即出动,于8月26日佛晓占领固始县城。至此,经过20天的连续急行军,战胜了敌人追堵,克服了重重的天然障碍,胜利地进入大别山,完成了千里跃进的任务。

 

在皖西展开

进入大别山后,刘、邓首长明确指出,今后的任务是:全心全意地义无反顾地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与友邻兵团配合,全部控制中原。以一纵、二纵阻击钳制尾我之敌,三纵、六纵占领南线诸城,打开创建根据地的局面。并明确指示我三纵队:“应迅速攻占立煌(即今金寨县),并侦察六安、霍山、舒城、庐江、桐城、潜山、太湖诸城,准备占领之”。

纵队在固始召开党委会,首先由我传达刘、邓首长关于胜利完成进军大别山的总结和向皖西、鄂东地区实行战略展开,重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战略任务的部署。纵队经过研究确定兵分两路,一路由郑国仲副司令员率八旅于8月29日由固始直取立煌;纵队主力于30日经叶家集向皖西六安、霍山挺近。八旅部队以勇猛动作,于9月2日攻占立煌城,尔后,迅速东进,分路出击,连克舒城、庐江、桐城、潜山等县城。九旅二十六团于9月2日袭占六安城,俘敌百余人。尔后,即在六安城以东之十五里墩月,以西之徐家集地区阻击敌人并掩护开展地方工作。七旅二十一团于8月31日全歼叶家集之敌,俘敌480余人。之后,旅主力位六安以南地区,配合南下工作团开展地方工作。其十九团三营于9月3日袭占霍山,二十团于9月9日至20日逼近六(安)合(肥)公路椿树岗、官亭镇一带,进行游击活动,并在防虎山歼灭六安逃亡的国民党县政府及保靖大队一部,俘敌百余人。

我纵队以半月时间,解放了固始、立煌、六安、霍山、舒城、桐城、庐江、潜山、太湖、岳西等10个县城,消灭了守敌,摧毁了国民党县政权,建立了民主政府,初步打开了局面。我军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纵队在实施战略展开过程中,到处得到皖西游击队的配合和支援,坚持皖西地区武装斗争的主要力量是皖西人民自卫军。他们是由原中原军区一纵队副司令员、我的老战友刘昌毅同志率领的800余名鄂豫皖人民子弟兵,于1947年4月从鄂西北打回大别山,在潜山地区与长期坚持斗争的皖西工委书记桂林栖同志领导的皖西支队回合后组成的。这支人民武装与我纵队回合后,如虎添翼,声威大震。9月中旬,各支队先后与我纵各旅会师,并积极配合,于九、十月间,连续攻占潜山、岳西、安庆附近的石牌镇、太湖、望江、华阳镇以及庐江县府所在地盛家桥。他们还积极配合建立地方政府,开展地方工作,为大军筹集粮秣,侦报情况等等,不仅为主力展开创造力极有利的条件,而且是建设皖西根据地的重要力量。

在我实施战略展开时,蒋介石急令尾我南下的23个旅追过淮河,分路扑向大别山区,妄图趁我立足未稳,寻歼我军或将我军逐出大别山。为打击敌人气焰,掩护展开,刘、邓首长于9月间在商城以北、以西地区连续组织了以歼敌五十八师为主要目标的三次作战,仅歼敌2个团。在展开初期,由于我军刚刚由内线转到外线,有北方转到南方,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同志一时难以适应这种情况,部队中出现了一些纪律松弛的现象。为解决部队的思想问题,野战军于9越7日在白雀园召开会议。会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着重严肃批评了一些干部和部队存在着的右倾情绪和违法乱纪行为。刘、邓首长指出:增强斗志,反对右倾情绪,克服纪律松弛现象,是大举歼灭敌人,充分发动群众,建立大别山根据地,实现党的战略进攻方针的根本环节。要求各级干部要牢固地树立以大别山为家的思想,严肃军纪,发扬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率领部队克服暂时困难,担负起打仗、做群众工作、筹集给养等三大任务。这次会议,对坚持大别山斗争,实现党中央的战略进攻方针,起了重要作用。

 

张家店歼敌

10月初,敌从鄂东、皖西调军,并结合在山北地区的军队,对光山、新县地区之我野战军主力进行合击。野战军根据这一情况,令我三纵“趁敌西调,皖西空虚,迅急回师,放手歼敌”。我纵主力由商城,一部由固始,共5个团于10月1日兼程东返。为了隐蔽行动企图,我们绕道山地,在崎岖小路上行军。连日阴雨,道路泥泞,经7个昼夜,如期赶到霍山、六安之间。对此,敌八十八师师部率六十二旅由舒(城)霍(山)公路向西进犯。现该敌处于运动中,是我歼灭良机。为防敌逃跑,纵队指示各旅:只要抓住敌人,不必请示,即可合围歼击。

10月6日,八旅二十三团在舒城以西南官亭附近接敌与之激战数小时。7日,沿舒霍公路东进的九旅二十五团与该敌先头部队在山王河遭遇,敌迅急龟缩抱儿岭一带。纵队当即下达命令:七、八、九旅分由北、东、西三面向抱儿岭、三宝墩及其以北山地合围该敌,务期一举歼灭。纵队特别强调:必须机动灵活捕捉战机,积极主动协同作战。

8日晨,三宝墩之敌继续北撤,我九旅二十六团趁势逼近敌人,敌以小部队与我接触,主力趁黑也绕道北窜。九旅童国贵旅长亲率二十六团和二十七团2个营取捷径向北追击,二十六团在马长岗捕捉敌哨兵,查明敌全部猬集在张家店,当即占领二九五高地,向敌开火。二十七团也迅速逼近韩家畈。接着,七旅赵兰田旅长率二十团也赶到了。赵、童两旅长立刻以到达的部队,大胆地包围了敌人。次日佛晓,敌发现被围,当即抢占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并以2个营至4个营的兵力,在炮火掩护下,连续猛扑北面二十团阵地,企图夺路而逃。在紧急关头,赵旅长立即向团的干部进行了动员。该团奋勇反击,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突围,阵地失而复得,最后把仅有的预备队---团特务连用上去,就连旅的侦察连也投入了反冲击。下午3时,敌人倾全力作最后挣扎,猛烈地突围,但在我二十、二十六两团密切协同、奋力夹击下,被彻底粉碎了。与此同时,郑国仲副司令员率领的八旅正在张家店以东展开,九旅后续部队也赶到了。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由当地政府和群众组织的1000副担架也赶来支援,极大地鼓舞着全体指战员的杀敌斗志,决心全歼敌人,来报答新区人民对子弟兵的爱戴和支援。

为迅速歼灭该敌,要求各旅针对山地、稻田,认真区分任务,严密组织火力。以九旅全部由西南两面主攻,大部火炮也集中在这里;七旅由北面攻击,八旅由东、东南面攻击。晚7时发起攻击,由于部队攻击勇猛,1个小时就肃清了外围。此时,敌人依靠优势火器,利用村沿顽抗。我各旅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寻机向村内突击,四面八方的炮火向村内射击。10日1时许,纵队配属九旅的化学迫击炮,命中敌师指挥所,引燃了村内草房。风助火威,整个张家店顿时变成火海,敌阵大乱,我各攻击部队趁势发起总攻。九旅二十七团首先从南面突破,七、八两旅同时向敌猛扑,攻入村内。各部队一面英勇歼敌,一面协助群众救火。混乱的敌人,抱头鼠窜。战至10日佛晓,除敌八十八师副师长张世光化装逃跑外,其师部及六十二旅全部被歼,战斗胜利结束。共此役共毙、伤敌副团长以下500余人,俘敌六十二旅副旅长汤家楫以下4300余人,缴获战利品甚多。当张家店敌人被围时,敌3个团的兵力,由六安驰援,8日进至槐树岗。我二十一团发扬以少胜多、英勇顽强的精神,在敌前进道路两侧选定有利地形阻击敌人。经持续3天的激烈战斗,敌前进只不过10里,被阻于张家店尚有30里的中店子地区,保障了张家店作战的胜利。

张家店作战,取得了我军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第一次消灭敌人一个正规旅以上兵力的重大胜利。它对发展和巩固皖西根据地,提高群众的胜利信心,教育和鼓舞部队,都有极重要的意义。正如中原军区12日贺电所指出的:“你们此次大捷,对建设皖西根据地关系极大。”这次胜利,也标志着我们在皖西完成了中原局及野战军首长所赋予的战略展开任务,打开了皖西斗争的局面。

 

皖西根据地的建立

皖西地区位于大别山东南,有着光荣革命历史。刘邓大军到达前,皖西人民自卫军在潜山、舒城、桐城、岳西一带,保有较完整的根据地,周围各县是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方。由于它西与鄂豫连接,南锁大江,威逼南进、武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我军进入大别山之初,中原局即决定,在新区党、政组织机构未建立之前,先成立豫东南、鄂东、鄂皖、皖西等4个区工委,负责开展地方工作。8月30日,还明确划分了部队展开和各工委的工作区域,其中规定皖西区为我三纵队展开地区,辖桐城、庐江、舒城、霍山、六安、无为、寿县、霍邱8县,并决定书记仍由桂林栖担任,于一川副之。部队进入皖西地区后,纵队领导分工:我和曾绍山、郑国仲副司令员负责指挥作战,阎红彦副政委率领纵队教导、补充团一部和纵队辎重部队,一面在霍山、岳西地区安置纵队后方,一面负责和皖西地方党联系,肃清土顽,发动群众,开辟根据地工作。

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发表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同一天,党中央公布了土地法大纲,宣布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为了贯彻宣言和土地法大纲,中原局于10月12日发出《放手发动群众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指示》。根据上述精神,纵队党委为加强皖西根据地建设,指示各级党委向军民宣传土地法大纲,立即发动群众开展分浮财、分田地的斗争。决定各旅着重工作区域为:七旅加强桐城、安庆,八旅加强舒城、庐江,九旅加强六安、合肥,教导团和补充团加强三工委,纵队直属队抽出近千人组成2个武工队加强潜山、太湖。各旅组织2个武工队,每队50人,由坚强的军政干部和翻身农民战士组成,作为潜(山)怀(宁)、潜山、舒城、庐江、六安、合肥县地方武装,归县领导。主要任务是抗战群众工作,进行土改,摧毁旧保甲,建立基层政权,发展和巩固游击队,建立根据地。到10月中旬,在以解放了的12 个县中,建立了固始、金寨、六安、霍山、舒城、桐城、潜山、岳西、庐江、太湖等12个县的民主政府,为创建皖西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1月上旬,我纵队在太湖、潜山一线休整时,刘、邓首长来到太湖刘家畈视察,接见了皖西人民自卫军刘昌毅、桂林栖同志和我们纵队的领导同志,我们纵队政委彭涛同志也从后方赶来了。刘、邓首长一是看望坚持大别山斗争的皖西人民自卫军指战员,听取他们关于坚持大别山斗争情况的汇报;二是开会研究、部署成立皖西区党委、军区和行署等问题。会上宣布刘昌毅同志来我纵任副司令员。11月15日,皖西区党委、行署、军区在岳西县汤池畈成立,曾绍山为军区司令员,彭涛为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桂林栖为区党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于一川为区党委副书记,罗士高为行署主任,何柱成为军区政治部主任,徐立行为军区参谋长。下辖3个地委、专署、军分区,全区共17个县。

为了坚持皖西的斗争和武装力量的建设,由纵队调出七旅二十团、八旅二十四团、九旅二十七团,共7000余人,作为3个军分区的基干团,以皖西人民自卫军第一支队编为三十七团,归皖西军区建制。此外,由纵队、各旅抽调大批干部组成军区、军分区领导机关。组建6个县独立营。这些部队在区党委和军区领导下,在配合主力作战,反对敌人“合围”与“清剿”、“驻剿”的严酷作战中,经受了很大的锻炼,战斗力大为提高,对剿匪安民、建设和巩固皖西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深受皖西人民的拥护。随着形势的发展,部队进一步扩大。1948年8月15日,军区决定以二十、二十四、二十七团组成皖西军区独立旅,三十七团随旅行动。此前已由纵队教导团、补充团、皖西人民自卫军各一部组建三分区基干团和2个县大队。由于区分了纵队与军区两套机构,纵队可以实施宽大机动,歼灭敌人,军区部队则可扩占地盘,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消灭反动地方武装和打小仗,进一步解决了分遣与集结的问题。

与皖西根据地建立的同时,在鄂豫区也成立了区党委、军区和行署。这样,以鄂豫和皖西为核心的大别山根据地就形成了。我军在大别山深深扎下了根,实现了毛主席估计的三个前途中最好的前途。

 

辗转机动  粉碎敌人围攻

我军在大别山取得的重大胜利,使敌人极为惊慌。为了与我争夺大别山这一战略要地,敌人从山东和豫皖苏战场调来5个师,加上原在大别山的9个师,共14个师33个旅,于11月27日开始对大别山展开全面围攻。

为了坚决粉碎敌人的围攻,野战军司令部制定了“内线坚持和分兵向外、内外配合、寻歼弱敌”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我纵进行了紧急动员和战前准备。随后,立即投入了反对敌人围攻的战斗。

在经扶(现新县)城以北的行进途中,我到野战军前方指挥所,见到了邓小平政委和李先念副司令员。一见面,李副司令员就开玩笑地讲:锡联同志,背得动吗(指背着敌人行动)?邓政委接着说:就是要多背一些,背重一些,釜底抽薪就不要怕烫手。调动敌人回援其根本重地,这是个关系到全局的战略行动。我们多背些敌人,宁愿本身多忍受一个时期的艰苦,也要拖住敌人几十个旅于自己的周围,使山东、陕北的兄弟部队能腾出手来,大量消灭敌人。现在陈粟、陈谢的部队,为配合我们分手敌人的围攻,已开始向陇海、平汉路的敌人出击。我们准备告诉他们,要作长期打算,我们在大别山背重一些,他们可以放手歼敌,对全局极为有利。

12月7日,纵队由麻城白果地区北上,拖着敌人几个师在麻城、新县、黄安(现称红安)、商城、潢川、固始等地区周旋,最后强渡史河,跨过六(安)叶(家集)公路,于24日到达英山以北地区。部队连续在冰天雪地里战斗行军18天,行程千余里,胜利完成吸引多路强敌并将其拖疲拖困的艰巨任务。在此期间,我们曾先后摆脱了敌多次打合围。12月13日,当我纵队全部进至新县正向商城以西转移时,敌在余家集于我前卫九旅接触,后面敌已越过麻城北上,步步逼近,构成合围态势。我九旅二十五、二十六团连续击退敌多次进攻,激战终日,顺利地掩护了纵队主力的转移。为了把敌拖向西南,九旅单独向福田河方向运动,以后该旅即在麻城以北山区机动作战。16日,七旅十九团在商(城)潢(川)公路上的江家集,与尾我之敌展开激烈战斗。战至黄昏,冒着大风雪,徒涉泼皮河,摆脱了敌人。第二日,当我纵队连续行进到达商(城)固(始)公路之上石桥时,上有敌机轰炸、扫射,前有敌军阻拦,后有追兵,侧翼敌人正在运动。在此紧急情况下,我和八旅二十二团的领导同志共同研究决定:一营抢先渡过灌河,占领阵地;团主力就地展开,阻击敌人;纵队主力连夜冒雪破冰迅速徒涉过河。部队过河后,夜行百余里,终于摆脱了敌人。12月20日,部队在黎集以南渡过史河后,原准备休息一两日,但刚进入宿营地,即获悉敌正分别由六安、商城、固始向叶家集地区合击。为迅速掏出合击圈,部队马上向麻埠方向转移,高速度通过了六(安)叶(家集)公路.,当我主力通过不久,几路敌人即接踵而来。为迷惑和拖住敌人,纵队令七旅出皖西霍山、舒城,纵直率八旅经霍山以西进入英山以北地区。原留在麻城以北地区拖敌的九旅,经过连续行军作战,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2越5日,到达英山以南四顾墩地区。七旅在皖西辗转歼敌后,也于1948年1月10日转移至英山东北陶家河地区休整。

在此期间,皖西军区部队及广大地方干部,以英勇顽强的精神,积极投入到艰苦的反围剿斗争。他们一面发动群众反抓丁、反抢粮,反掠夺,破坏敌人设置的“三网”和经济封锁政策;一面组织游击集团,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由于皖西区的游击活动战绩甚大,荣获中原军区通令表扬。

正值我纵队在英山休整之际,敌又调集重兵向英山以东、罗田以北、商城以南、岳西腹地进犯,并派出大批特务与土顽结合,企图对我主力进行“重点合围”。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我纵于1月28日转向皖西。纵队副司令员郑国仲率八旅向桐城、舒城、霍山、六安地区机动;以九旅向太湖、英山、罗田地区机动;七旅向罗田、商城边界地区机动。当敌人跟踪我转到外线的主力准备合围时,我各旅便甩开集中的强大的敌人,辗转机动,攻歼分散之敌。九旅1月6日太湖以西李杜店战斗中,给敌重大杀伤。八旅2月8日在桐城挂车河伏击敌军,毙伤敌300余人,郑国仲副司令员负伤。

在整个反围剿过程中,大别山人民群众,给了我们很大支援,除供应军队粮食、柴草外,还协助部队作战,当向导,送情报。特别是在救护工作上,帮助部队抢救伤病员,把一些经治疗、包扎后的重伤病员,隐藏在自己的家中或山上,他们采药送饭,送衣送被 。当敌军“清剿”时,又想尽一切办法,积极保护伤病员,充分体现了军民骨肉之情。

在野战军主力内线坚持的同时,陈粟野战军和陈谢兵团在平汉、陇海线积极活动,破路840余里,歼敌2万余人,攻克县城23座,有力地配合了我们在大别山区的反围剿斗争。一纵在淮西展开后,与陈粟野战军、陈谢兵团胜利会师,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豫陕鄂 和豫皖苏根据地,并使两区连成一片,为大量歼灭敌人开辟了广阔的战场。敌人在我强大打击下,被迫先后从大别山调走13个旅,使其在大别山的全面围攻惨遭失败。敌人大量被歼,平汉、陇海铁路干线北切断,重要据点被包围,这就使其中原战场防御体系遭到粉碎,被迫转取分区防御。从战略进攻开始,经过半年的作战,南下大军已在江淮河汉之间的广大地区站稳了脚跟,全国各个战场的进攻和反攻,也大量歼灭了敌人,形势有了进一步的变化,战争已经主要是在国民党统治区里进行了。

1948年2月,中央军委为了使中原地区各野战军集中作战,打中等和大的歼灭战,确定我野战军主力转出大别山,进至淮河、汉水、陇海路、津浦路之间广大地区,寻机歼敌,我纵队奉命于3月28日北渡淮河,尔后转入豫西地区。当时部队中有的同志认为,这是“前进一千里,后退五百里”。邓政委说:“这是从形式看问题,不是从本质上看问题。我的说法是:‘前进一千里,又前进了五百里’。因为大别山仍然在坚持,并没有放弃,而且今后还要坚持。”“大别山斗争已经前进了一步,前进到当地的人民和军队已经能够坚持大别山,前进到主力已经可以逐步抽出来集中机动作战。”

1949年春天,在第二野战军刘、邓首长直接指挥下,我们又回到了大别山。这时,经过严重斗争的大别山,已成为渡江作战的前进基地,为支援解放全中国,进行作出贡献。

 

 

节选自《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与三军经略中原》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原载《皖西革命回忆录》。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太湖县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普贤路6号      电话:0556-4162258       传真:0556-4185622       电子信箱:taihuzhengxie-2258@163.com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06905号-1      技术支持:一网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23号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