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协概况
县情概览
   发布时间:2024-03-27    来源:太湖县政府网    阅读量:7682

县情概览

 

太湖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合九铁路、沪渝高速、105国道横贯东西,东香高速临境而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全县辖15个乡镇、174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面积2040平方公里,人口58万。

1711501082376.png

文明古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南朝宋武帝时建县以来,文风蔚然,人才辈出,“一门四进士,十里两状元”传为千古佳话,是中国禅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戏曲奇葩黄梅戏的摇篮之一。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杰出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著名诗人朱湘、戏剧教育家叶春善、社会活动家刘王立明、著名作家石楠、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等都是太湖籍人。

旅游胜地,山川秀美、景色怡人。“龙山夜雨、马路西风、法华方竹、玄妙古松”四大景致自古以来闻名遐迩。花亭湖,千重山色,万顷波光,享有“大别山中第一湖”的美誉;五千年文博园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民间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誉为朝圣中华文化的艺术殿堂。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赵朴初文化公园等极富瞻仰意义,狮子山二祖禅堂及晋代建的佛图寺、唐代建的海会寺、西风禅寺现都保存完好。花亭湖旅游区5A景区和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如火如荼。

魅力热土,物产丰饶、活力无限。太湖六白猪、太湖鳙鱼、大别山小黄牛、小黄花鸡、天华谷尖、二祖禅茶等名优特产久负盛名,是商品粮、商品牛、生猪、肉鸡、龙虾、茶叶、板栗、油茶重点生产县。境内有石英石,紫砂岩等20多种矿产资源。基本形成以县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小池工业园、徐桥工业园、城西健康食品产业园为补充的“一区三园”工业发展平台。在第二届中国产业转移上海投资峰会上,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地区。

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加快推进新时代美好太湖建设,筹推进“四大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提效能、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困中破局、难中攀升、稳中有进。功能膜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成效评估获省政府表彰,成为全市唯一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跻身首批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行列。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入选国家十大县级典型案例。勤劳质朴的太湖人民,热忱欢迎您来参观考察、休闲观光、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明天,共享幸福生活!

1711501316363.png


[地理位置]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区南缘,介于北纬30°09'至30°46'和东经115°45'至116°30'之间。东邻潜山、怀宁,南连望江,西南接宿松,西界湖北蕲春、英山,北毗岳西。东西相距64公里,南北相距23公里,总面积204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太湖县属皖西南丘陵低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城西北面为重峦迭嶂的大别山余脉,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山峰有将军山、桐山、山尖寨、六省坡、天华尖、芙蓉寨等16座,其中以将军山最高,海拔1109米,是皖鄂两省的天然屏障;东南部除香茗耸秀、泊湖蓄美之外,大都为丘陵平畈交错之地。县境内主要河流为长河,发源于岳西多枝山,在杏花村南入县境,纳羊角河、同义河、薜义河、白沙河、安乐河、南阳河、黑岩河、青石河、小湖河、大湖河、寺前河、罗溪河诸水,入花凉亭水库,下龙山,傍县城,穿新仓,进潜山,汇皖河,再入长江。长河纵贯全县,境内总长81公里。全县山地1242.41平方公里,占61.18%;丘陵490.27平方公里占24.14%;平原77.37平方公里,占3.83%;水面222.25平方公里,占10.85%。
[气候条件]

全县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受西北内陆气流控制,气温较低;夏季受东南海洋气流影响,炎热潮湿。年平均气温16.4℃。1月份平均气温3.7℃,7月份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40℃(1967年8月28日),极端最低气温-12.7℃(1969年2月6日)。年平均日照1937.7小时,无霜期249天,年平均降雨量1368.4毫米。

[自然资源]

太湖县西北是山区,东南是丘陵;县之中部有人工湖—花凉亭水库(又名花亭湖),县之南面有天然湖—泊湖。无论山地、丘陵、湖泊,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森林资源调查统计,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58.33万亩,有林地面积118.94万亩,其中用材林115.0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52.99万立方米,有林地林木蓄积量43.08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积量43.79万立方米。杉木、马尾松、毛竹、香樟、枫香、青风栎、乌柏、侧柏、油茶、油桐等,不仅遍地可见,而且栽培历史悠久。太湖县是全省茶叶、生漆、板栗的重点生产县。药用植物有百合、香附子、茯苓、白术、蔓荆子等,蔓荆子产量居全省之冠,远销几个省。动物方面,除猪、牛、羊、鸡、鸭、鹅等家畜家禽之外,还有野猪、野兔、狐、狼、水獭、野山羊、野鸡、野鸭等野生动物。太湖是全国商品牛和瘦肉型猪的生产基地之一。县山区山高岭峻,涧深溪多,水力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108条,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2.8万千瓦,小水电可开发量5.6万千瓦。已初步探明,县内的矿产资源有:石英石、瓷土、高岭土、紫砂页岩、石灰石、大理石、蛭石、铜、铁、煤等,其中以石英石、高岭土、紫砂页岩储量最大。石英石储量2000万吨,含硅量达99.98%,储量和品位均居全省首位;高岭土、紫砂页岩储量为3000万吨。县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古代,因其特有的山奇水秀,招来不少的骚人墨客,象李白、解缙、王守仁等都曾留下赞美太湖山水的诗篇。“龙山夜雨,马路西风,法华方竹,玄妙古松”,是太湖古代的四景,虽然物换星移,旧迹难觅,却令人十分神往。建国后,太湖山水以崭新的姿容出现在人们面前。大别山中第一湖——花亭湖,宛如一块巨大的碧玉镶嵌在崇山峻岭之中,湖面宽广,岛屿屹立,岸线蜿蜒,山峰层迭;湖周有西风禅寺、佛图寺摩崖石刻、汤湾温泉、月亮湾、狮子崖、龙山、四面尖、赵朴初文化公园等景点,真可谓集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于一湖,如今不仅有蓄洪、灌溉、发电、航运、养殖之利,也是难得的旅游、疗养和文学创作、地质研究的胜地。

[太湖名片]

1.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2.安徽省“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县

3.全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

4.全国首批“乡村振兴传播基地”

[太湖名人]

赵朴初(1907.11.5—2000.5.21)安徽太湖县。早年就学于苏州东吴大学。1928年后,任上海江浙佛教联合会秘书,上海佛教协会秘书,“佛教净业社”社长,四明银行行长。1938年后,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秘书、主任秘书,上海慈联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常委兼收容股主任,上海净业流浪儿童教养院副院长,上海少年村村长。

1945年参与发起组建中国民主促进会。1946年后,任上海安通运输公司、上海华通运输公司常务董事、总经理。1949年任上海临时联合救济委员会总干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常委、副主席,亚非团结委员会常委。1950年后,任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市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华东民政部、人事部副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政法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缅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名誉副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1980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顾问,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赵朴初同志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委,上海市人大代表。他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爱国宗教界的代表,他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赵朴初同志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他一生追求进步,探索真理,孜孜以求,矢志不移。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中,他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早在大革命时期,年轻的赵朴初同志亲眼目睹在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下中华民族备受欺凌,在封建地主的残酷剥削下广大农民蒙受苦难,从而立下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后,他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组织妇女支前,动员和掩护300多名青壮年奔赴前线,千方百计地救济、安置难民。上海沦陷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与新四军联系,把经过培训的千余名中青年难民,分批送往皖南新四军总部,其后陆续送往苏南、苏北等地参加抗战。1938年他参加了职业界救亡组织上海益友社并担任理事长,参加了上海各界人士抗日统一战线组织星二聚餐会及其核心组织星六聚餐会,积极宣传抗日主张,团结爱国人士,开展秘密斗争。抗战胜利后,赵朴初同志痛恨国民党反动独裁的黑暗统治,积极参加争取民主、反对内战、解救民众的爱国民主运动,迎来了上海的解放。50年代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赵朴初同志在担任华东民政部、人事部副部长期间,为华东地区和上海的经济恢复和安定群众生活做了大量工作。作为佛教协会副会长,赵朴初同志号召佛教徒与全国人民一道,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周围,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在民族危亡时刻,在新中国建立的过程中,赵朴初同志义无反顾地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站在一起,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高尚情操。

赵朴初同志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1945年12月30日,赵朴初同志与马叙伦、王绍鳌、林汉达、周建人、雷洁琼等在上海成立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实现”为宗旨的政党——中国民主促进会。此后,赵朴初同志历任民进上海分会副主任,民进上海市委主委,民进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德高望重的卓越领导人。赵朴初同志始终热爱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共中央三代领导人有着亲密的友谊。他长期担任民进中央和全国政协的领导职务,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为发扬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为巩固与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朴初同志的一生,是不断探索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国家和人民事业忠心耿耿、奋斗不息的一生。赵朴初同志豁达大度,识大体,顾大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活简朴,清正廉洁,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威望和广泛赞誉。

赵朴初同志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怀念。


刘王立明(1896年-1970年4月15日),安徽省太湖县人,中华妇女节制会创立者和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杰出领袖之一,著名的国际妇女运动代表;中华女子职业培训创始人,我国最早节制生育运动与建立和谐幸福家庭的倡导者;中国妇女联谊会、中国人权保障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华妇女节制会会长,世界妇女节制会副主席,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第二届常委),全国妇联第一、二届常委,民盟中央委员。

刘王立明(1896年1月1日-1970年4月15日),女,本姓王,安徽太湖县花园杨铭屋(今新仓镇鸣山村)人,字梦梅,小名杨顺,曾用名扩志洁,因纪念丈夫刘湛恩遭日伪特务暗杀,改姓刘王。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10岁时,进太湖县福音堂小学读书。民国元年(1912年)保送九江儒励书院,民国5年(1916年)毕业,获奖学金赴美芝加哥西北大学生物系留学。在美期间,她参加世界妇女节制会,担任世界妇女节制会驻华代表,担任世界妇女节制会远东区干事。民国九年(1920年)获硕士学位后回国,在上海创立中华妇女节制会,任中国妇女节制会主席,积极推动妇女解放和妇女节制运动,积极倡导慈、孝、贞、俭。她努力创办书刊,宣传妇女解放,争取中国富强,出版有《快乐家庭》、《自强之路》、《中国妇女运动》、《生命的波涛》、《婚约》、《珍堡梦》、《小珍寻母》等书,其中《生命的波涛》荣获国家一等奖。她还在上海、成都、广元、香港等地创办过妇女职业学校、妇女文化补习学校、工艺社、赈救工业社等。

刘王立明较早接受新式教育,并受到妇女解放思想的启蒙。她在12岁的时候即勇敢地撤去了裹脚布,成为全县第一个放足的女孩。幼时在家乡的所见所闻使刘王立明深切体会到在中国传统的大家庭中,女性生存的艰难。她自己尝言:“我的亲友中有好几位是蓄婢纳妾的。当时那辈婢妾们的痛苦,她们所流出来的眼泪,以及她们的惨死,已惹起了我深切的同情;我的第一个志愿,就是要在长大成人以后,从事妇女运动,为这辈人申雪冤仇。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她和丈夫刘湛恩全力投入抗日救亡工作,率中华妇女节制会会员参加何香凝领导的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并任农村妇女组委会主委。后又参加许广平领导的上海妇女界难民救济会。在上海、成都、广元、香港等地创办妇女职业培训、文化学习和难童教养机构,并与李德全、史良、刘清扬发起组织成立中国妇女联谊会。任国民参政会一、二、三届参政员。

刘湛恩先生遭受日伪特务暗杀后,刘王立明同志秉承她丈夫的遗志,赴武汉、重庆继续从事爱国民主活动。此后,她利用参加国民参政会的机会,在会上坚决主张抗战,反对投降,反对国民党当局发动内战、压制民主。1943年9月董必武同志在参政会上,痛斥国民党的反共谰言。刘王立明同志紧接着发言,严责国民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揭露反动派蓄意制造磨擦,破坏团结抗战的阴谋。她曾因此被反动当局撤销了参政员资格。

1946年,在白色恐怖弥漫中,刘王立明同志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和陶行知先生等共同倡议成立中国人权保障委员会,后来独立主持该委员会的会务,不断揭露反动当局蹂躏人权真相,积极营救和援助被捕进步人士及其家属。1947年民盟被迫解散后,赴港出席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协助建立民盟临时总部,并任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在香港期间,参与创办《远东通讯》(英文版),发表文章揭露国民党,曾两次被香港警署传讯。1949年初赴北平,代表民盟主席张澜出席全国政协筹备会议。建国后,被推选为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并参加了五星红旗、国歌、国徽的确定和开国大典。曾任中华妇女节制会会长,世界妇女节制会副主席,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第二届常委),全国妇联第一、二届常委、民盟中央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等。1954年,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亚洲国际妇女会议。1956年,毛泽东主席坚持派她率代表团赴西德不来梅参加世界妇女节制会。会上,她介绍了新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和妇幼福利事业的发展,驳斥了埃及代表污蔑中国生产、输出麻醉毒品的谰言,促使大会取消了国民党代表参加会议的资格。在这次会议上,她当选为世界妇女节制会副主席。会议结束回来,周恩来总理对她的爱国精神给予高度评价。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文革”期间被关进监狱,1970年4月15日含冤去世,终年74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昭雪。1981年3月18日,全国政协、民盟中央、全国妇联在北京政协礼堂为她举行了追悼会。邓颖超、乌兰夫、刘澜涛、李维汉、庄希泉、荣毅仁、胡愈之送了花圈。史良、季方、胡子昂以及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人、在京的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全国妇联常委都参加了追悼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主持追悼会,民盟中央副主席楚图南致悼词。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2004年元月被上海市列入革命英烈名录。


赵荣声(1915 --1995),县城东雷家墩(回龙寺)人,离休前任中国工人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民国24年(1935)在燕京大学读书时,接触和接受了马列主义,在《燕大周刊》上撰写了不少宣传进步和抗日的文章,在同学中颇有影响。他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在宣传工作中非常活跃,被中共地下外围组织“社联”吸收为盟员,不久担任“社联”书记。民国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宣传委员。后被选为燕大学生会执行委员,任(燕大周刊)总编辑。

民国26年春,他与一些同学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受到中共中央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的接见,并聆听了很多重要指示。回到北平后,他在报刊上积极宣传我党我军的情况。武汉的一家出版社,还出版了他写的延安见闻的小册子<活跃的肤施)。这本小册子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使许多知识青年受到影响,走上革命的道路。

民国27年春,赵荣声受中共组织派遣,到国民党第一战区卫立煌将军总部做统战工作,任卫立煌的秘书。在此期间,中共中央林伯渠负责同他联系,刘少奇到洛阳时曾与他彻夜长谈。他在和卫立煌将军长期相处中,宣传中共的主张、理论和政策,促使卫立煌抵制蒋介石反共打内战的行径。另外,在掩护共产党、八路军工作人员和为中共组织、革命军队提供情报和物资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国解放后,赵荣声分配到全总工作,不久调到工人日报社。虽然这时他已是老革命、老报人,可是不论做什么工作都全力以赴,从无怨言。他当记者时,无论在鞍钢、一汽,还是在宝成铁路线上,都能深入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教科书上选用过他写的通讯,新文艺出版社出过他的(在建设的日子)通讯集,工人出版社出过他的<一个工会主席)单行本。他当编辑时,对群众来稿认真审读,对工人作家耐心帮助。他负责的文艺部,联系了,大批工人作者,对培养工人作家队伍起了很好的作用。他所整理的吴运铎的故事在报上连载后,受到广大读者的赞扬,对广大青年起子很好的教育作用。1956年,他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评为全总直属机关先进工作者。1957年反右斗争中,赵荣声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是,在此之后的20余年中,他仍一如既往,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并严格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1979年落实政策后,赵荣声又拿起笔积极从事写作。他不仅写了许多革命回忆录,1985年还出版丁28万字的专著(回忆卫立煌先生)(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此书出版后,11万册很快销售一空。


赵挺(1919.4—1995.1),原名赵国廷,生于县晋熙镇河口街(今西正街)。

民国13年(1924),赵挺发蒙读私塾,整整读了10年。民国24年,插入县立晋熙小学读书。民国26年在该校高小毕业后,考入省立安庆初级中学。民国27年转入安庆六邑联中,民国32年在该校高中毕业。毕业那年,他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包括高三学生)论文竞赛。在论文中,他提出了“富兵于农”的观点,并加以有力的阐述,因而获得亚军,轰动一时。六邑联中毕业后,他步行400公里到四川考大学。民国33年被保送到国立四川大学中文系上学,民国37年在该校毕业。在大学读书期间,他在报纸上公开发表了(孤雁)、<保长和壮丁)等散文,表述了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不满,揭露了他们抓壮丁和迫害人民的罪行。大学毕业后,赴上海任教。民国38年5月上海解放后,随即参加革命,9月调往开封任河南日报社编辑、记者。

赵挺被调到河南日报社后,除参加土改、反霸等一系列政治活动外,还采写叫编发了大量稿件,1953年受到了中央宣传部的表扬。在河南日报社工作的十余年中,他所写的社论、评论、短评、消息、通讯、报道等约数百篇。1960年,下放到河南内乡县,任生产大队副队长、公社文教助理员、文化委员会主任、人民代表、红卫中学校长等职,直到1980年才调回郑州师专学报编辑部工作。1981年,被河南省教育厅借调到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创办<河南招生报)。1983年,被调到河南省财经学院创办《河南财经学院学报),任编委、副编审,一直到离休。1995年1月16日,因脑溢血病逝。


甘信元(1903.5.26—1995.1.11),又名善醒,字性源,号慰农,单名陵。太湖县江塘乡甘家沙湾人。

民国8年(1919)在太湖读小学时,参加过太湖人民声援五四运动的游行示威。民国12年至15年,在江西南昌豫章中学读书。民国16年8月,在安庆由赵耀华(太湖人,后脱离革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太湖县早期的共产党员之一。民国17年2月,中共怀宁县委派他到太湖开展太、宿、望及皖西一带的革命工作。甘信元回太湖后,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员。同年3月,在其家乡甘家沙湾成立太湖县第一个支部,并任书记。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太、宿、望一带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从支部扩大为特支、特区委、县委,甘先后任特支、特区委、县委书记,并任皖北特委委员。在发展中共地下组织时,甘还注意发展革命武装力量,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太望赤卫队,自己兼任指导员。民国19年4月,中共太湖县委领导太、宿、望边界人民在大石岭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暴动。大石岭暴动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剿,甘被通缉,只得离开太湖,后几经辗转到达革命圣地延安。此后曾一度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中国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和中央直属机关一局局长等职,长期从事国家机密情报工作。晚年定居河北省石家庄市。1995年1月11日病逝,终年91岁。同年清明节时,原所在单位及其亲属遵其遗嘱“死后不登报,不发讣告,不通知外地亲友,不留骨灰”,将其骨灰撒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岗南水库。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太湖县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普贤路6号      电话:0556-4162258       传真:0556-4185622       电子信箱:taihuzhengxie-2258@163.com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06905号-1      技术支持:一网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23号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