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委员履职
关于加强新时代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1-16    作者:汪涛    阅读量:182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快推进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和具体实践,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一、存在问题

(一)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基层干部自身素质不高能力不足、基层组织“有限”的职权与“万能”的职能负重推进。治理目标和治理手段不匹配,治理手段低效单一。各类APP推广任务重,村民实际使用效率不高,“信息化”没有成为治理助力反成负担。村级配套治理队伍杂乱不统一,部门队伍“九龙治水”和补助经费“撒芝麻”现象严重。

(二)主体作用发挥不强。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新生代农民普遍外出务工且返乡欲望和频次明显低于父辈,人口净流出的趋势还在扩大。留守在农村长期居住和生产生活的基本是妇女、儿童、老人、边缘人群(痴呆傻懒等)和少量青壮年,无法很好地承担起农村治理的重任,反而在推行村民自治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困扰。

(三)供需不平衡引发矛盾。民众对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需求不断增长与传统社会管理体制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基层治理不断受到自上而下(上级政府重绩效)、自外而内(在外群众重经济)和自下而上(在家群众重民生)的压力冲击,农村治理水平和服务内容饱受诟病和质疑。社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随着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阻力越来越大,拆迁、征用、公益事业、民生保障甚至日常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和纠纷大量出现。

二、具体建议

(一)成立统一规范的小队伍。建好队伍,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社会治理水平才能提高。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各环节、全过程,尤其是要延伸到组级。把分散在组里的组长、网格员、联防长、单元长、巡路员、防火员、保洁员、党员、村民代表、妇女代表等结合起来统一管理,用固定的一支队伍、集中的一块经费来开展组级管理,防止一个部门一套人马、一套人马一块经费,造成经费分散无吸引力、人员众多不好管理。比如一个组的管理可以相对固定地由4-6人组成,一名组长、一名环卫员、一名安全员、一名妇女代表加一两个联防长或其它代表,形成公益事业真有人管、落实工作真有人上的局面。

(二)提供统一灵活的小资金。农村社会治理需要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到制度机制运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比如年初财政预算一笔农村社会治理运行经费,或者从村集体收入(如联村光伏等)中划拨出一部分资金统筹。一部分作为慰难济困、示范评比、奖优助学等方面的物质奖助,形成良好的乡风导向;一部分作为解决小型公益事业(道路水毁、河塘淤塞等)、临时生产困难(水灾、旱灾等)等方面的抢险救急资金,形成“出了问题不用找,手里有点应急钱”的效应。这块的资金最好可以村用镇管、随用随拨,可以大大增加资金使用效率,使农村治理更灵活。

(三)建立统一有效的大数据。注重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智慧社区。加强基层村居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严格杜绝无效化证明。积极推进全网对接,一站式服务,让村居办事的百姓足不出门能够办成事、办好事,提高老百姓办事的效率和满意度。统一各类平台管理,一个APP内嵌各个接口,既能为基层干部切实减轻负担,也能形成有效的大数据研判,为群众画像,为镇村赋能。

(四)构建统一活泼的大宣传。村组的工作或者说群众的工作主要是在做宣传工作,宣传各级党政政策、提供各类民生信息、推动各项中心工作。各类数据、信息、要求、规范既多且杂,想宣传得出色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建议第一可以编制统一的政策工具书到组,汇编群众比较关注建房、土地、民生等各项政策要点;第二可以整合挖掘融媒体资源,链接各类传媒人才,针对时段热点工作,订单式开发传播内容,再利用各级宣传阵地输出,形成统一高效的宣传阵势;第三可以立足“内容严肃、形式活泼”的方略开展宣传工作,正视农村人口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现状,多做“下里巴人”的宣传,灵活使用黄梅调、大鼓书、评书、小视频等群众容易接受的形式来开展宣传,灵活邀请党政干部、网络红人、行业骨干等有影响力、有亲和力、有专业力的人群来开展宣传。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太湖县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普贤路6号      电话:0556-4162258       传真:0556-4185622       电子信箱:taihuzhengxie-2258@163.com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06905号-1      技术支持:一网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23号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