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委员履职
让非遗食品变成旅游商品
   发布时间:2024-01-22    来源:文化科技界别活动室    作者:徐红霞    阅读量:3679

“民以食为天,游以食为大”。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非遗食品是记忆中的美食,是地域特色文化的历史积淀,是让外地游客体验舌尖上的美味、打造美食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我县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7项(包括省级4项,市级5项,县级38项),其中食品类13项。就古老的非遗食品积极拥抱市场、适应个性需求助推我县旅游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挖掘特色美食文化,留住舌尖上的美味

太湖县是一方钟灵毓秀的沃土,孕育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灿烂文化。这里地处神奇的北纬30度,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丰沛,物产饶,为打造传统美食提供了条件。花亭湖鳙鱼、太湖六白猪、天华谷尖茶等名优特产久负盛名,太湖封缸酒、太湖状元糕、弥陀生条、太湖豆粑、汪协泰糕点,是几代人的美食记忆,众多的小吃和民间传统制作工艺不胜枚举。首先,我们要对各地特色美食进行全面梳理,通过征集美食制作技艺、举办技艺大赛、评选“舌尖上的美味”等方式,让更多的名小吃、美味佳肴被大众熟知。在综合评选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交流研讨,列出我县特色美食清单、旅游推荐糕点(小吃)目录,打造旅游美食菜品,建立美食数据库。其次,要做好传统美食技艺的非遗项目申报,围绕传承人梯队建设、制作技艺数字化记录开展前期工作,夯实非遗基础,实现我县非遗项目扩面升级和国家级非遗项目零的突破,使非遗保护传承可持续发展。

二、保护特色非遗食品,记住唇齿间的乡愁

我县非遗食品以传统手工技艺制作为主,家庭作坊和老字号企业是主要生产基地。传统老字号的非遗食品要保持原有味道,又受到市场青睐,需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让传统食品有“原味”。“食材好,食才好”。要保持传统食品原有的味道,就必须有地道的食材。例如:徐桥汪协泰是百年老字号,其食品制作技艺是省级非遗项目。该公司为保证糯米、黄豆等原材料的可靠性,在徐桥、大石等乡镇建立生产基地,采用公司+农户的订单模式收购。这样,加工的产品质量才有保障。二是传统技艺有传承。代际传承的优良制作技艺是口味纯正的保证。用料配比、每道工艺时间、先后顺序都会对口感产生影响。除了师傅带徒,还可以开展传承人小班额培训,建立代际传承体系,使传统技艺永续流传。三是拓展市场有创新。食品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重要因素。要加强质量控制和市场监管,引导非遗家庭作坊、生产企业规范操作流程,以质量占领市场。注重工艺良,在保持传统口味、质感的前提下,合理调整用配比,替代高糖高盐食材,满足多元化需求。

三、推动非遗拥抱市场,焕发传统美食新生命

当今社会,是小众商品靠流量生存的年代。传统食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一是适应看脸时代。要对食品包装进行塑形,邀请专业人士对包装风格、色彩、图案等进行创新设计,以伴手礼的形式,赢得消费主流特别是年轻群体的喜爱。二是非遗融进景区。将糕点的烘焙、制作链条在最前沿展示,游客全链条参与,在观看中品尝、在见证中购买,参与制作过程,感受食材变美食的美好。打造周末亲子体验游,在重点景区(如五千年文博园)、历史街区(如老城河街)、民宿等打造亲子互动体验馆、家庭作坊,使家庭氛围在美食制作中更显温馨。三是注重策划营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过去。我们要深入挖掘传统食品蕴含的人文价值,讲好太湖故事,让游客在游玩体验时,感受非遗美食的文化魅力。要借助网络电商平台,做好策划营销,在网络流量时代为传统美食开辟拥抱市场的新赛道,让古老的非遗插上现代的翅膀,携手并进全域旅游时代,开创太湖发展美好明天。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太湖县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普贤路6号      电话:0556-4162258       传真:0556-4185622       电子信箱:taihuzhengxie-2258@163.com
网站备案:皖ICP备14006905号-1      技术支持:一网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23号


意见反馈